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高邮的历史故事 高邮典故? 高邮地名的神话传说

一、高邮典故?

秦王嬴政二十四年(前223年),灭楚,筑高台,置邮亭,故名高邮,亦称秦邮。《太平寰宇记》高邮县:“本汉旧县,是秦之高邮亭,因以立名。”

7000至5000年前,龙虬庄一带已经开始有了人类活动。那个时候,高邮先民们使用石斧、石刀等,进行原始的农业生产,网渔和打猎是取得食物的重要手段。平原沼泽地带、有麋鹿、梅花鹿、獐子和野猪。

二、高邮卸甲典故?

高邮卸甲概本不是典故,唐朝时期大将薛仁贵曾在此地休整卸甲,故而得名。高邮卸早甲只是地名而已,位于江苏省高邮市南部,典故原指旧制、旧例,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。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、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。典故这个名称,由来已久。最早可追溯到汉朝,《后汉书.东平宪王苍传》:“亲屈至尊,降礼下臣,每赐宴见,辄兴席改容,中宫亲拜,事过典故。”

三、高邮的历史?

高邮自汉代设县,至今已有二千二百多年的历史。高邮在秦代属“九江郡”,筑台置亭,有最早的邮亭建置,古称“秦邮”。到汉武帝元狩5年(公元前118年)始建高邮县(《高邮县志》)。

汉代(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3年)高邮属广陵国(今扬州)。设“平阿县”。下有一注:“汉初名高邮,后改为平阿。成帝封舅王谭为平阿侯,地在州境西”。汉成帝在位为公元前32至前7年。何年他改高邮为平阿县?查《汉书·元后传》记载。在成帝登基的第二年,即河平二年(公元前27年)汉成帝把他的5个舅舅都封了侯。三舅王谭(字子元)封为平阿侯。该条下又注:“至今邮有平阿湖、平阿溪、平阿村、北阿镇、下阿谿”。

东汉(公元23至220年)属广陵郡,仍设为“平阿县”。

三国(公元220至265年)时,属扬州,初属魏后属吴,仍在广陵郡。当时高邮叫何?查清·嘉庆《高邮州志·列传》其“传记”第一篇为三国的蒋济,“字子通,平阿人”。其人为扬州五士其中一个,“仕郡计、吏州别驾”,但很有建树,后为曹操重臣,官至丹阳太守、丞相等。高邮临泽镇建有蒋王庙,就是纪念三国时高邮人蒋济的。可见,三国时高邮仍为“平阿”。

晋(公元265至316年)时,高邮属临淮郡,隶徐州。有记载:“封淮南人赵诱为平阿县侯”,可见西晋时仍设为“平阿县”。

东晋(公元317至420年)时,“为三阿县,属南兖州(南兖辖扬州地)”。

查东晋最后一个帝王司马德文为元熙二年(公元420年)。这样有二千二百多年历史的高邮竟有448年叫平阿或三阿。据《明隆庆·高邮州志》载:北阿、平阿、下阿,又称三阿。在其“明代高邮州境图”的西部标注了三阿各个“阿”的位置。清·康熙《扬州府志》载:“(高邮)汉为平阿县,属广陵国,成帝封舅王谭为平阿县侯。至今邮有平阿湖、平阿溪、平阿村。晋属临淮郡。东晋为三阿,属南兖州”。(四十卷其中一个)

东晋之后是五代十六国,康熙《高邮州志》载:刘宋(公元420至479年)时,高邮属南兖州,属广陵郡,后又改叫神农郡。但改划“竹塘和三归二县”。辖区范围不详。

齐(公元479至502年)时,高邮属南兖州,归广陵郡。(注:据1931年出版的《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》(下面内容简称《地名大辞典》)平阿县“后魏置。在今安徽天长县及江苏高邮县界。盖南北朝侨置”。(211P.)“后魏为北朝其中一个,又称北魏”(618P.),曾统治江苏北部。《高邮县志》:“南齐…。后魏曾在高邮西部、天长东部置平阿县”。(清·康熙《高邮州志》未有此记载)。

梁(公元502至557年)时,高邮属南兖州,归广陵郡(其中“曾置广业郡”)。

陈(公元557至589年)时,高邮属南兖州,归广陵郡。

宋齐梁陈是战乱时期,高邮设县没有?叫何县?清·康熙《高邮州志》尚无记载。直到隋朝,高邮才重新叫高邮县。

隋代(公元581至618年)设高邮县,隶属扬州,归江都郡。

唐代(公元618至907年)设高邮县,隶属淮南道,属扬州广陵郡。

宋代(公元960至1127年)高邮属淮南东路,下设高邮军,下辖高邮县。建炎三年(公元1129年)“高邮军升为承州,下辖高邮、兴化二县”,兴化县原隶属泰州,割至承州。

南宋(公元1127至1279年)高邮仍属淮南东路,隶属扬州府,下设高邮军,领高邮、兴化二县。但“绍兴五年(公元1135年)废军存县,三十一年(公元1161年)复为高邮军,仍领高邮、兴化二县”。

四、历史最高邮票?

这个不好说,正常发行下,T46的猴票价格最高,一万元左右。

五、灵隐寺历史典故?

无论兄弟们好,灵隐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,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,传说当时有一位僧人名叫惠休,他在灵隐山上修行时,发现山中有很多灵气,便在此处建寺。据传说,当时有一位神龟来到灵隐寺,带来了一块圆形石头,称为“灵隐石”,并说这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肉身舍利所化。惠休便将这块石头安放在寺中供奉,成为灵隐寺的宝物其中一个。

灵隐寺在唐代时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,成为了中国南方佛教的重要中心其中一个。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曾在灵隐寺中修行,并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。灵隐寺还曾多次遭到战争和火灾的破坏,但每次都经过修缮后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。在现代,灵隐寺成为了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其中一个,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。

六、泉州历史典故?

胭脂巷,北接涂门街,南至中山南路,为旧时进城必经之路。数百年光阴流淌,走过几许朝代的变革,小巷巷名从元朝的“燕支里”到清代的“胭脂巷”,背后是各种广为流传的典故。

元朝时,大批蒙古人居住在附近,为纪念其祖先发迹地燕支山,蒙古人将此地称为“燕支里”。彼时,同安苏颂第十世孙苏唐舍为避难迁居燕支里,苏氏祖闾有井名为“胭脂”,传说井曾经出过粉红色的井水,又说井水可制作质地上乘的胭脂,不少人做起胭脂水粉生意,“胭脂巷”由此得名。

走进小巷,气势恢宏的祖闾苏民居群,四座连排大厝,从巷东到巷南,四宅相连,竟快将胭脂巷整条街占满了。北宋著名政治家、科技巨星苏颂的后裔,瓜瓞延绵21世,苏氏后人不因其族常嗅胭脂粉气为荣,而以书香世袭为耀,走出一个个文人雅士。

行至胭脂巷尾,拐个弯,沿着南岳后街徐行几步,门楣上印刻着“和裕税典”字样的典当行,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前周边典当行扎堆的历史;南岳后街中,曾经横跨两条街巷的黄氏古厝古朴而亲切,明代礼部尚书黄凤翔的后人呵护着祖宗的基业,开始第五次翻修;巷尾,寄托民众信仰的南岳宫藏身民居深处……

七、蓬莱历史典故?

蓬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个神仙岛屿,被认为是仙境之地,是神仙们的居所。其典故如下:

蓬莱三仙。相传,唐朝时期,有三位来自蓬莱岛的神仙,分别是李彦、李俨和李厚,他们身穿白衣,手持仙剑,行走于人间,为百姓解决疑难难题,治病救人,被大众称为“蓬莱三仙”。

蓬莱仙境传说故事。相传,很早以前,渤海中有三座神山,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为求大秦江山永固、个人长生不老,便慕名来到这里寻找神仙,求长生不死药。他站在海边,眺望大海,只见海天尽头有一片红光浮动,便问随驾的方士那是何,方士回答:“那就是仙岛。”秦始皇大喜,又问仙岛叫何名。方士一时无法应答,忽见海中有水草漂浮,灵机一动,便以草名“蓬莱”做了回答。

八、庐山历史典故?

庐山和吕洞宾的传说

民间传说,庐山乃“神仙之庐”,早在公元前四世纪,周威烈王时,匡俗兄弟在庐山学道成仙;随后,又传说周武王时,道家方辅与老子李耳,骑着白色驴子入山炼丹,得道成仙;又传说张天师的两个高足弟子王长和赵升被派往庐山,管理道家这个六十九福地……

庐山神秘飘渺的云雾和人迹罕至的密林古洞,为这些神话传说增加了魅力。不过,上述神仙方士,都没有在庐山留下几许遗迹和诗文,讲不出一个体系的故事,唯有“八洞神仙”其中一个的吕洞宾,在庐山和九江有较多的遗迹和一些诗文。

宋人白玉蟾小编认为‘授墨堂记’里面说:吕洞宾在游历庐山时遇上了“八仙”中的汉钟离,授给吕洞宾丹诀,后来两人一起成“仙”。《庐山志》也记载:唐咸通年间(860—874),吕洞宾在漫游江湖过庐山,遇五龙真君传授他剑术。吕洞宾既得五龙君剑术和汉钟离丹诀,便在庐山锦绣峰下的仙人洞内精心修炼。至今,仙人洞内的神龛里,仍奉有身佩宝剑,仙风道骨的吕洞宾塑像。

太平宫传说

庐山太平宫住着一位姓胡的道士。有一天一个自称“回道人”的道士路过太平宫,此人仪表堂堂,穿着讲究,很有几分“气宇昂昂,风神奕奕”的样子,然而,宫中却没有人理睬他,只有胡道士用一杯茶招待了他,两人边喝茶边谈笑起来。一会儿,“回道人”用手指指胸口,向胡道士讨酒喝,胡道士拿出一壶酒,他一口气喝了一百多杯还嫌不够,从清晨喝到傍晚仍毫无醉意,并邀请胡道士再到他的住处去喝,胡道士说天色已晚,便婉言谢绝了。

数年之后,一个衣衫槛楼,蓬头垢面,自称“大宋客”的人又来找胡道士。这个“大宋客”肩上扛着两个大酒坛,说是他的行李,他将坛子往地上一倒,尽是黄金、白银,他取出其中的一点碎银子,买了酒便与胡道士一起喝起来,一直喝到日头偏西。这个“大宋客”便用刀撮了一些土,倒上剩下的酒,一搅拌成了墨,用手去打它还会发出铮铮的响声。这时,胡道士已经喝醉了睡在床上,“大宋客”拂袖而去。“大宋客”走后,这个房间一天都是异香弥漫,“大宋客”留下的那把刀也是金光灿灿,大众都争着要买它。胡道士醒来后,看见墨便来吃,吃了一半,灵魂一振,老病全消,直到七十多岁时,还颜面如春,好似少年一般,连酒量都不减当年

九、荆州历史典故?

荆州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城市其中一个,有许多典故与其相关。下面内容是其中一些典故:

1.荆轲刺秦:荆州是战国时期楚国的重要城市,著名的荆轲刺秦故事就与荆州有关。相传荆轲是楚国人,他为了报仇雪耻,潜入秦国,最终在秦王宴会时刺杀了秦王。

2.孟子游荆襄:孟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想法家和儒家学派代表人物,他曾游历过很多地方,其中就包括荆州。据说孟子游荆襄时,曾在此地传授学问,并留下了一些名言和想法。

3.曹操赋诗:曹操是三国时期的杰出政治家和战略家,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。在他访问荆州期间,他曾赋诗《步出夏口》,表达了他对荆州的美景和对功名的追求。

4.荆州七步诗:据说唐朝时,诗人杜牧曾经在荆州的夫人楼登台,当时景色秀丽,他只登上七步,便灵感爆发,写下了《秋夕七绝》这首脍炙人口的诗。

这些历史典故展示了荆州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,反映了这座城市丰盛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历史渊源。这些典故也让我们对荆州的历史和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。

十、迁安历史典故?

迁安的历史典故不少,如唐王征东,老马识途,棒打龙山头,女蜗补天,还有轩辕故都,等等,欢迎来迁安作客。
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