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鹿回头典故 鹿回首典故? 鹿回头的典故

一、鹿回首典故?

鹿回头山顶公园位于三亚市南边3公里处的海边小山上,主峰海拔275.1米.鹿回头因一个秀丽动人的传说而得: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个残暴的峒主,想取一副名贵的鹿茸,强迫黎族青年阿黑上山打鹿.有一次阿黑上山打猎时,看见了一只秀丽的花鹿,正被一只斑豹紧追,阿黑用箭射死了斑豹,接着对花鹿穷追不舍,一直追了九天九夜,翻过了九十九座山,追到三亚湾南边的珊瑚崖上,花鹿面对烟波浩翰的南海,前无去路。

此时,青年猎手正欲搭箭射猎,花鹿突然回头含情凝望,变成一位秀丽的少女向他走来。于是他们结为夫妻。

鹿姑娘请来了一帮鹿兄弟,打败了峒主,他们便在石崖上定居,男耕女织,经过子孙繁衍,便把这座珊瑚崖建成了秀丽的庄园。“鹿回头”也因此名扬于世。

二、怀鹿典故?

省会石家庄鹿泉区,原来叫获鹿县,据考证来源于唐朝平定安史之乱以后,获鹿是专属地名发音念(怀鹿),意思是逮住安禄山交到县衙门审判。石家庄下辖县级市辛集市,原来叫束鹿县,意思是用绳子捆绑住安禄山。平山县意思是安禄山就地伏法了,平定了安史之乱。三个地名太有意思了,寓意安禄山是一头白鹿,安史之乱两个头目是安禄山史思明,安禄山死(史)思(失)明,被挖双眼失明死掉了。

三、鹿傍马,马边鹿典故?

指鹿为马,汉语成语,拼音是zhǐlùwéimǎ,意思是指着鹿,说是马;比喻故意颠倒黑白,混淆是非。出自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。

四、蕉中鹿典故?

战国时候,郑国有个樵夫在野外砍柴,遇到一头受惊跑来的鹿。他急忙上前,把这头鹿打死了。樵夫怕别人看到,慌慌张张把鹿藏到一条干涸的护城河里,上面用柴草遮盖起来。他非常高兴,继续砍柴去了。过了一会,他忘记了藏鹿的地方,找不到这头鹿,还以为自己刚才是做了一场梦。

这个樵夫砍好柴,在回家的路上,一边走,一边向人诉说着这件事。有个过路人听到了,就按照樵夫讲的话,找到了这头鹿,把它拿回去了。

过路人回家以后,很是得意,告诉妻子说:

“刚才有个樵夫做梦打死了一头鹿,但忘记了藏鹿的地方。如今被我找到了,这个樵夫做的是真梦呀!”

妻子听了,露出一副疑惑的神色,说:

“大概是你做梦看见有个樵夫得到一头鹿吧?何处有何樵夫呢?如今你真的得了鹿,还不是你的梦真吗?”

丈夫不愿和妻子争辩,说:

“我根据樵夫讲的话得到了鹿,还管何他做梦还是我做梦呢?”

再说樵夫回到家里,不甘心自己失去鹿,老是想着这件事。当天晚上,他真的做了一个梦,梦见了藏鹿的地方,还梦见了找到鹿的那个过路人。第二天清早,他就根据梦中所看见的情况,寻到那个过路人的家中,果然找到了这头鹿。于是,两个人为争夺这头鹿,吵了起来。

两人闹得不可开交,只好告到专管法令、诉讼的士师那里,请求判决。

士师听了两人申诉的情况,对樵夫说:

“你当初真的得到了鹿,却胡说是梦;等到真的做梦看见了鹿,又胡说是真事。过路人真的拿走了你的鹿,你又跟他争夺鹿。可是,过路人的妻子又说,是梦中认取了别人的鹿,可见没有何人真的得到过鹿。而如今又确实有这头鹿,那就一人一半吧。”

这个案子上报到郑国国君那里。郑国国君觉得这事很可笑,说:

“哈哈!恐怕士师也在做梦给别人分鹿吧!”

一天,郑国国君和国相谈起这个案子,询问国相的意思。国相说:

“梦和不梦,我也辨别不清。想辨别究竟是觉醒还是做梦,只有黄帝和孔子才能做到。如今黄帝和孔子都死了,还有谁分辨得清呢?姑且按照士师的判决就可以了。”

后来,“蕉(指柴草)鹿梦”这个典故,用来比喻虚幻迷离、得失无常,以及糊里糊涂、犹如做梦的状况。(戈智)

《列子·周穆王》

五、鹿台阁的典故?

鹿台阁是以鹤壁鹿台遗址和《封神演义》为文化渊源而修建的公共文化旅游场所。它采用了中国商代“四阿重檐、茅茨土阶、泥墙木骨”的高台建筑形式,是鹤壁城市建筑里的一大奇观。

鹿台,是商纣王所建之宫苑建筑,地点在当时的商都附近。周武王伐纣,商纣王发兵拒之于牧野(河南新乡),发生大战,纣兵战败,商纣王逃至都城商邑(河南淇县)鹿台。

史书记载:“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”、“其大三里,高千尺。”纣建鹿台七年而就,工程之大、建筑之伟大鹿台也是淇园八景其中一个,谓之“鹿台朝云”。当时,崇候虎虔诚服从纣王旨意,兴师动众,集各地名匠,聚全国财宝。整整用了七年时刻,一座豪华壮丽的工程才算告竣,还建造了宫廷楼榭数百间。当时建起的鹿台斗拱飞檐,雕梁画栋,富丽堂煌,豪华盖世。殷纣王携妲己及歌女一连饮乐三日,以示庆贺。

今天,在鹿台遗址上建起来的鹿台阁,依旧不失壮丽之势,登高远眺,可观逶迤淇河。秀美银沙滩,淇河两岸繁花似锦、杨柳依依。

六、呦呦鹿鸣典故?

呦呦鹿鸣,指鹿鸣声。

这个典故最早出自《诗经·小雅》:“呦呦鹿鸣,食野之苹。我有嘉宾,鼓瑟吹笙。”

“呦呦鹿鸣,食野之蒿。我有嘉宾,德音孔昭。”

“呦呦鹿鸣,食野之芩。我有嘉宾,鼓瑟鼓琴。”

后有曹操《短歌行》“呦呦鹿鸣,食野之苹。我有嘉宾,鼓瑟吹笙。明明如月,什么时候可掇?忧从中来,不可断绝。”

在古诗中为起兴之意。

七、鹿生花典故?

是谐音的吉祥话,没有具体典故。是指福禄同寿之意。

鹿在中国是与禄谐音的,以谐音来寓意或者祝福。

花在中国有花开富贵,著名的有牡丹。花象征了绽放和芳香,给人以灵魂的气息。

八、鹿车的典故?

《太平御览》卷七七五引汉应劭《风俗通》:“鹿车,窄小裁容一鹿也。”宋陆游《送子坦赴盐官县市征》诗:“游山尚有平生意,试为闲寻一鹿车。”《资治通鉴》:“燕主儁徵幽州刺史乙逸为左光禄大夫。逸夫妇共载鹿车。”王闿运《皇朝追赠总督衔调任山西巡抚湖北巡抚谥。文节常公神道碑》:“夫人同县刘氏,孝敬夙闻,贫修鹿车之敬,贵习紘綖之礼。”

九、董卓分鹿典故?

东汉末年的董卓没有指鹿为马。

指鹿为马在秦朝末年,是赵高。赵高试图要谋权篡位,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愿望,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,并说这是马。秦二世不信,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。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,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。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。指鹿为马的故事流传至今,大众便用指鹿为马形容一个人是非不分,颠倒黑白。

十、鹿宴的典故?

商王武丁喜“逐鹿”,科举人聚餐“鹿鸣宴”,揭秘古代的鹿文化

鹿是一种有着秀丽的外形、温驯的性格的动物,自古以来就被大众看作是瑞兽。

相传鹿又是一种长寿的仙兽。据晋代葛洪编著的《抱朴子》记载:“鹿寿千岁,满五百岁则其色白。”

因此,大众又用鹿来象征长寿。古人祝寿时常常画鹿与寿星送人,以祝贺长者长寿。又因“鹿”字和“禄”谐音,因而在一些吉祥的图案中,又以鹿表示福气或当官享受俸禄的意思。

在儒家文化中,鹿也是帝王仁德的象征,白鹿的隐现常常被附会为检验帝王德政的好坏和上天意志的表现。

在道教文化中,鹿又常常是仙人的坐骑,比如在道教神话中,南极仙翁的坐骑就是一只白鹿,因此鹿又被称为仙兽。

“鹿”字又是象形字,在甲骨文中撰写的特别传神,那歧出的角,长长的颈尤其传神。从目前已知的卜辞可知,鹿是商代第二十二位君主武丁(?-公元前1192年)最喜欢猎取的动物。

在甲骨卜辞中,有关武丁“逐鹿”的记载屡见不鲜。而且,武丁在逐鹿前还预先要进行占卜,通过占卜了解逐鹿之日的天气情况以及是否有灾,没有灾才出外逐鹿。

更有趣的是,商王武丁逐鹿之时,还要先派人出去侦察,如果有鹿,随即外出逐取。据卜辞记载,这位开创商代后期中兴的武丁是年复一年从不间断地逐鹿,乐此不疲。为了逐鹿,可以一连数日奔走在中原大地上。

我国历史上从武丁开始流行的“逐鹿”活动,几乎为历代帝王所喜爱。并将鹿延伸喻指为“帝位”、“民族政权”等。于是“逐鹿”之举,便成了历代政治家夺取政权的代名词。

在司马迁所著的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’里面记载:“秦失其鹿,天下共逐之。”这里的“鹿”,就是代指天下,而天下共逐之,也就是天下的俊杰都要“逐鹿中原”,以期自己能夺取天下。

由于历代帝王大量捕鹿,使鹿这种秀丽的动物到了汉代,几乎成了一种很难捕得到的稀有动物,因而汉武帝更是特别喜爱鹿。

据史书记载,汉武帝时有人杀了上林苑的鹿,他一气之下竟下诏要杀掉此人,幸好东方朔在旁婉言相谏,此人才得到了武帝的赦免,保全了性命。

魏文帝曹丕一次出猎,有部下不小心,让鹿给逃掉了,曹丕大怒,竟然也要杀掉随行人员,后经苏则反复劝谏,才肯罢休。

鹿也是一种喜欢群居的动物,大众将这种习性推及人类,以鹿比喻宾朋,以“鹿鸣”作为宴请宾客之乐。

如我们熟知的《诗经·小雅·鹿鸣’里面的名句:“呦呦鹿鸣,食野之苹;我有嘉宾,鼓瑟吹笙。”

诗序对此解释说:“鹿鸣,宴群臣嘉宾也。”因此,古人称招待嘉宾之宴为“鹿鸣宴”。


返回顶部